“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⑴阙:指唐都城长安。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
⑵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⑶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⑷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⑸过:一作“落”。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翻译】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相关阅读
1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瑞龙吟章台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 【查看全文】
2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冬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 【查看全文】
3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出自宋朝诗人晁冲之的作品《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注 【查看全文】
4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江南逢李龟年》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查看全文】
5 坤卦爻辞_坤卦解释_易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坤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坤下坤上)坤(1):元亨。利牝马(2)之贞。君子有攸(3)往,先迷, 后得主(4)。利西南,得朋⑤;东北,丧朋。安贞吉(6) 初 【查看全文】
6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