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金陵怀古》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
金陵:古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后设置。在今南京市清凉山。
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歌残:歌声将尽。残,一作“愁”,又作“翻”。王气:指王朝的气运。
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戍:一作为“画”。“景阳”句:一作“景阳钟动曙楼空”。
松楸:指在墓地上栽种的树木。一作“楸梧”。冢(zhǒng):坟墓。
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
【翻译】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赏析】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不再有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这首诗便是一首咏怀金陵的诗。
这首诗的首句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589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古诗作品《野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查看全文】
2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出自宋朝诗人曾巩的古诗作品《城南》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 1、 【查看全文】
3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蒿里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 【查看全文】
4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恨别》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 【查看全文】
5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古诗作品《木兰花戏林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 【查看全文】
6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长信秋词五首其五》,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