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词作品《昭君怨咏荷上雨》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扁舟:小船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水银:喻水珠
清波:清澈的水流
【翻译】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鉴赏】
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出自唐朝诗人李贤的作品《黄瓜台辞》,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注释】 ⑴黄台 【查看全文】
2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 【查看全文】
3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 【查看全文】
4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夜饮卜夜容衰鬓》,其古诗全文如下: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 【查看全文】
5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有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查看全文】
6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松滋渡望峡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