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0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古诗作品《秋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
  1、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解说】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鉴赏】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相关阅读
1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出自唐朝诗人令狐楚的古诗作品《思君恩》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注释】 (1)小苑:皇宫的林 【查看全文】

2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出自元朝诗人刘秉忠的作品《社日雨柳垂垂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东皋农 【查看全文】

3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蔡中郎坟》,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注释】 ⑴蔡 【查看全文】

4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出自宋朝诗人陆畅的古诗作品《惊雪》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注释】 怪得:奇怪,怎么 晖:阳光, 【查看全文】

5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查看全文】

6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轩辕台北登蓟丘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