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5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乐府·行路难》第二句,其全文如下: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注释】
  1、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翻译】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鉴赏】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相关阅读
1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 【查看全文】

2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 【查看全文】

3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赠郭给事》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 【查看全文】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龟虽寿》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 【查看全文】

5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也知心许恐无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也知心许恐无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出自唐朝诗人牛希济的作品《临江仙素洛春光潋滟平》,其古诗全文如下: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 【查看全文】

6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新安吏》,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