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出自唐朝诗人严维的古诗词作品《丹阳送韦参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翻译】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名作,造语清丽流畅,诠释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出自元代诗人慧能的古诗作品《菩提偈》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注释】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 【查看全文】
2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望江南超然台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 【查看全文】
3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李清照的古诗作品《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查看全文】
4 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笼。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笼。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河传何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笼。画桡金缕,翠旗高 【查看全文】
5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冉溪》,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 【查看全文】
6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