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秋与》体现诗人苏轼怎样的情感?《行香子·秋与》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行香子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译文】
昨夜秋风吹入梧桐林,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让秋风看到了)。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慵懒;
早上来到院子里,感叹光阴似箭,催我老并且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饮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以此残念度日吧。
【赏析】
本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阕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阕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令人心酸无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上阙写景,将秋风拟人与诗人对话,霜风指秋风,梧桐更加悲切。下阙因景得情将光阴付酒,经年在酒中平静流淌。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的真切,令人心疼。全诗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作家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相关阅读
1 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
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查看全文】
2 苏轼赤壁赋赏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是出自诗人苏轼所写的千古名作《赤壁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赤壁赋赏析,欢迎阅读!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 【查看全文】
3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快哉亭周围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旷达的精神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 【查看全文】
4 苏轼词作《水调歌头》赏析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人一般喜欢用月亮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苏轼的这首诗词正是对胞弟苏辙的思念,虽然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可以一 【查看全文】
5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是出自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那么,《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查看全文】
6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阅读答案以及鉴赏苏轼的《浣溪沙》展现了农人的家常,也表达了人们对于丰收的盼望。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