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诗作意义深远,使人们百读不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相关阅读
1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 苏轼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也许是偶然的会做的事情。但是由于出猎的这件事,鼓舞了苏轼报国立功的信念。《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诗如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查看全文】
2 苏轼有哲理的诗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轼有哲理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苏轼有哲理的诗句 01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查看全文】
3 苏轼《蝶恋花》赏析与译文《蝶恋花》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作品。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轼《蝶恋花》赏析与译文,供大家参考!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词蝶恋花苏轼的词蝶恋花讲了什么内容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苏轼的词蝶恋花吧~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查看全文】
5 苏轼治西湖原文翻译苏轼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仕途非常坎坷。下面苏轼治西湖讲述了怎么样的故事呢?和小编一起看看文言文《苏轼治西湖》吧! 苏轼治西湖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查看全文】
6 苏轼的少年游诗句赏析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