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所以词作的深意需要慢慢体会才能领悟。全词如下: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译文
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⑵东武:指密州。
⑶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⑷彭门:指徐州。
⑸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⑹安石:谢安,字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以功封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面濒临大海,故称东海。
⑺“从事”句:意为谢安出仕时鬓发已开始变白。谢安少有重名,屡征不起,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从政。
⑻“中年”两句:《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丝竹,泛指管弦乐器。
相关阅读
1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 【查看全文】
2 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苏轼写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呢?想必你也很好奇吧,快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 轼 八月十五夜, 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 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 剑 【查看全文】
3 苏轼蝶恋花中心思想导语:《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 【查看全文】
4 赏析苏轼的诗句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下面是关于赏析苏轼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 【查看全文】
5 定风波·三月七日翻译 苏轼此词《定风波三月七日》为苏轼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作中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的白日梦。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查看全文】
6 《卜算子》原文赏析2篇 苏轼《卜算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展现了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卜算子》原文赏析2篇,欢迎阅读! 《卜算子》 苏轼 缺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