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登州举人 苏轼

发布时间:2016-11-04 00:00

  莫嫌五日匆匆守,归去先传乐职诗,出自诗人苏轼所写《留别登州举人》,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诗句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苏轼的这首《留别登州举人》更是家喻户晓。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留别登州举人,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留别登州举人

  身世相忘久自知,此行闲看古黄腄。

  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

  落笔已吞云梦客,抱琴欲访水仙师。

  莫嫌五日匆匆守,归去先传乐职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第五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诗句集锦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 【查看全文】

2 雨中看牡丹 苏轼

导语:雨中看牡丹有着怎样的乐趣呢?在诗人苏轼的眼中,牡丹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雨中看牡丹》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雨中看牡丹 其一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 【查看全文】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

本诗通过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表达了诗人苏轼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如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加赏析,欢迎来参考!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 【查看全文】

5 苏轼《赠刘景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其中诗中所咏之物为秋天景象。而诗中绝妙之处,是诗人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 【查看全文】

6 苏轼:东坡肉

导语:苏轼宋代非常出名的美食家,其中,一道美食因为苏轼的缘故得以名扬天下,那就是大家都喜欢的名菜东坡肉啦!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