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景》是宋代词人苏轼的词作,《蝶恋花·春景》是一首怀春词,抒发诗人苏轼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阅读
1 卜算子苏轼
这首词《卜算子》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苏轼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佳作《卜算子》,欢迎阅读! 《卜算子 【查看全文】
2 蝶恋花宋苏轼蝶恋花》的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蝶恋花宋苏轼,欢迎阅读!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查看全文】
3 定风波·三月七日全文翻译以及赏析《定风波三月七日》抒发诗人苏轼心中对于人生的沉浮的感慨,为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查看全文】
4 雨中看牡丹 苏轼导语:雨中看牡丹有着怎样的乐趣呢?在诗人苏轼的眼中,牡丹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雨中看牡丹》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雨中看牡丹 其一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 【查看全文】
5 苏轼《行香子·秋与》赏析导语:《行香子·秋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行香子·秋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行香子·秋与 宋代 【查看全文】
6 关于苏轼的资料苏轼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诗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资料,欢迎阅读! 苏轼的个人简介资料: 苏轼(1037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