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 送春》是著名的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苏轼,又名苏东坡,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的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和子由四首 送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和子由四首 送春》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病,过此二物。)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来书云,近看此书,余未尝见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第五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
相关阅读
1 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 【查看全文】
2 《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导语:这首词《浣溪沙》 以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景,抒发诗人苏轼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以及喜爱。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 【查看全文】
3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苏轼导语:《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是苏轼所创作。苏轼是一位爱国者,也是一位才华洋溢的诗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全文,欢迎大家阅读。 又一首答 【查看全文】
4 苏轼感悟人生的诗句导语:人生因有朋友而快乐,我因认识朋友而开心,酒不醉人人自醉,是美好的感觉,让自己有了,非常的渴望,渴望中有美的,无法说出的感觉,就喊好痒!痒就 是幸福无比的代名词 【查看全文】
5 浣溪沙赏析 苏轼苏轼做的这首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上半阕写景,描绘了在绵绵的细雨中,有杜鹃在清啼的生机盎然的画面。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 【查看全文】
6 大雪独留尉氏 苏轼《大雪独留尉氏》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是鲜为人知的一首词作。《大雪独留尉氏》是怎样的一首词作呢? 大雪独留尉氏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