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独留尉氏》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是鲜为人知的一首词作。《大雪独留尉氏》是怎样的一首词作呢?
大雪独留尉氏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
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
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湿。
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
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相关阅读
1 苏轼简介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 【查看全文】
2 苏轼《花影》赏析导语:《花影》是苏轼著平起入韵七绝中的一首。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花影》赏析,希望 【查看全文】
3 《蝶恋花春景》苏轼阅读及答案《蝶恋花·春景》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表现出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蝶恋花春景》苏轼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蝶恋花·春景 【查看全文】
4 苏轼《题西林壁》翻译苏轼的《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山貌,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 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查看全文】
5 大江东去 浪淘尽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出自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是怎样的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查看全文】
6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导语:送述古是来自于词人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是一首描写送别的词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表达词人苏轼的情真意切的情感。 《南乡子送述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