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22 00:00

  导语:《送子由使契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子由使契丹

  宋代: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注释

  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赏析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旬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朗诵

导语:有关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大家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朗诵,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恋花·春景 宋 【查看全文】

2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为诗人苏轼所写,表达他心中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查看全文】

3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注释与赏析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 【查看全文】

4 苏轼《西江月》阅读题及赏析

西江月①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 【查看全文】

5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 【查看全文】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怎样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译又是怎样的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