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简析】
正宜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体会。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带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流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赏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相关阅读
1 蝶恋花 春景 赏析 苏轼
《蝶恋花春景》是词人苏轼的作品。词人苏轼写了春天的景,以及春天的人,表达了伤春的情怀。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查看全文】
2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创作,是抒情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临江仙,欢迎阅读!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作者: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 【查看全文】
3 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 【查看全文】
4 守岁诗赏析以及作者简介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赏析 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岁晚三首》,苏轼的《守 【查看全文】
5 前赤壁赋 苏轼 翻译《前赤壁赋》是一首吊古伤今的作品,为著名的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全文的感情真挚,沉重,透露着悲伤,让人为之感伤。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前赤壁赋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前赤 【查看全文】
6 定风波·三月七日创作背景苏轼的著名诗作《定风波三月七日》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