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诗赏析以及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2016-09-13 00:00

  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赏析

  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岁晚三首》,苏轼的《守岁》是这样的:“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

苏词是个豪爽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是以豪放著称,但是也有婉约之作。以下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查看全文】

2 苏轼治西湖原文翻译

苏轼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仕途非常坎坷。下面苏轼治西湖讲述了怎么样的故事呢?和小编一起看看文言文《苏轼治西湖》吧! 苏轼治西湖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查看全文】

3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查看全文】

4 《定风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著名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他的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是他乐观的面对,所以他的诗作往往给人带来正能量。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查看全文】

5 和陶归去来兮辞 苏轼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苏轼的作品《和陶归去来兮辞》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分享的《和陶归去来兮辞》,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和陶归去来兮辞》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归去来兮,吾 【查看全文】

6 苏轼的作品《后赤壁赋》翻译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一笔双关,余味深长,将心中的苦闷融入诗意中。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