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译文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象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几百寻的孤桐,之所以岿然屹立,高干凌霄,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如果离开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犹如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终于被他的敌手扼死一样。由此我们想到,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离开了群众 (大地),再伟大的英雄也将一事无成。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却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相关阅读
1 浪淘沙令 王安石
《浪淘沙令》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後,谁与争功。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鉴赏引导语: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写于作者晚年罢相卜居半山时,词旨在一闲字,表现了作者远离仕宦喧嚣的闲情逸趣。下文是这首诗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查看全文】
3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抚州临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里。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欢迎查阅! 原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待客的原文及注释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五大致命软肋【编者按】王安石变法开始于宋神宗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熙宁变法”背后的利益纷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公元1067年,在位不足四年的宋英宗赵曙因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