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人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给读者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还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给人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 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相关阅读
1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教学思路
一、 三维目标 1、 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 【查看全文】
2 奸臣传里没有王安石是何原因?引导语:为什么奸臣传里没有王安石?大家阅读下文来了解原因,欢迎大家阅读。 由元脱脱主持编修的卷帙浩繁的宋史中,有奸臣传一节.秦桧,韩托胄,贾似道等人荣幸被选入.但有一个奇怪 【查看全文】
3 关于王安石元日诗的意思唐诗、宋词、元曲中有很多诗歌都是描写春节景象的,比如说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这是一首描写正月初一景象的诗,具体是怎样的呢?不妨随小编一起到传统节日去看看,在王安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春风》文言文翻译春风是王安石比较著名的作品,从王安石《春风》翻译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洋溢着诗人对祖国由衷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 原文: 春风 作者: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变法的历代评价明代杨慎的《铅丹录》对王安石极尽毁谤之能事,谓为古今第一小人。最严厉的指控是:王安石的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入清后蔡上翔则有《王荆公年谱考略》一文为王安石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没有使国家变强大?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