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

发布时间:2018-02-10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

  王安石的业绩是变法,林则徐则是禁烟。表面上看,二人并无可比性。其实不然,从二人的行事风格上讲,他们还是颇为相似的。

  首先,二人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这点不用多说,都是为国家出力嘛。

  其次,二人都是相当固执。王安石是有名的“拗相公”,曾有言“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林则徐则是出名的严禁派,对弛禁的主张不屑一顾。

  第三,二人都不顾具体情况,主观意气用事。王安石变法时,反对者甚众,但反对者多是反对王安石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变法的内容并不全然反对,但王安石对他们采取政治打击态度,或贬或放。林则徐则煽动舆论,谁有不同意见则给其扣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对外人也是一副居高临下,训斥责骂的态度,似乎正义在手,谁能把我怎么样。

  第四,事情的结局都出乎二人意料。王安石变法失败,林则徐引发了鸦片战争。本欲救国,反而误国害国。

  第五,二人都有才学,论私德也不坏,但政治上未免投机。

  第六,二人都引起后人争议,正说反说都有。

  第七,二人的结局还算不错,寿终正寝。


相关阅读
1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

引导语:王安石的文言文《待客》给后代人留下了一个启示: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原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待客》 王安石 王安石在相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变法登上历史的舞台

熙宁元年(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宋神宗择术为始。熙宁二年,宋神宗问王安石: 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 【查看全文】

3 《登飞来峰》原诗翻译及赏析

导语: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南乡子》赏析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以下小编给有需求的网友们带来关于南乡子的诗歌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变法内容

导语: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其推行改革的内容还是紫的我们学习的,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酝酿变法 熙宁元年 【查看全文】

6 《春夜》赏析

春夜 作者: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