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元日》原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0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译文二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为什么被贬 王安石两次罢相详情

引导语: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推出了很多的变法,是当时朝廷的宰相,那么他为何为什么被贬?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两次罢相详情,与大家分享了解。 王安石被贬 王安石是北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取材文言文翻译

还在为读不懂王安石的《取材》而苦恼吗?小编今天为你带来王安石《取材》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那工人的为业的,一定要先淬磨砺他们的工具,选过他的才干,然后用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

引导语:《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待客阅读以及练习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梅花诗意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和汉字红双喜的由来故事

引导语:大家是否了解过古代喜事贴囍字的习俗与北宋名臣王安石双喜临门的故事相关,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下面的文章了解。 中国人逢有结婚吉庆时,爱在门户,窗扉,厅堂和洞房器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