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翻译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0

  引导语:《叠题乌江亭》是王安石所做,写这是一首关于项羽的诗,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知识吧。

  《叠题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释:

  1、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2、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3、肯:岂肯,怎愿。

  翻译: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

  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

  但是,

  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宋仁宗治平年间(1064—1067),王安石因母丧居江宁,从事授徒讲学活动。据他的学生陆佃(1042—1102)在《陶山集》中回忆:“治平三年(1066年),今大丞相王公守金陵,经绪余成学者,而某也实并群英之游”,从中深受教益,“朝虚而往,暮实而归,觉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公之一日也。”王安石的著述很多,其中《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教》、《伤仲永》、《慈溪县学记》、《虔州学记》等,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王安石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成就。

  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副宰相和宰相期间,发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称为“熙宁兴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二是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三是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四是编撰《三经新义》作为-材。

  “熙宁兴学”也同样因为王安石被逐出朝廷而半途夭折,但它将北宋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对后来的兴学运动产生深刻影响。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待客原文和翻译

导语: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王安石待客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司马光因为一个女子闹翻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语:王安石与司马光为什么因为一个女子闹翻了,我们同行下文的阅读来了解。 《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一起千百年来被后世谈论最多的案例阿云狱。这个阿云,引起了王安石和司 【查看全文】

3 《梅花》_王安石的诗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类标签:描写梅花 作品赏析: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 【查看全文】

4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的思乡精选诗句

春日席上 十年流落负归期,临水登山客有思。 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篁竹荒茅五亩余,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描写春天的诗

《春夜》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释】(1)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2)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