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葛溪驿》诗词鉴赏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①漏,古代计时器。
②未央,未尽。
③明灭,或明或暗。
④归梦,梦中回乡。
⑤坐,因为。
⑥岁时,秋日。
⑦疏,叶子稀疏。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的历史评价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到了南宋,再次通过修史的方法对其改革进行定性,指出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王朝遭到灭亡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目的导语:我们只要一提及变法的原因就要说: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冗官、冗兵繁多,国家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就是针对这种社会状况而展开的。可是,当我们仔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 【查看全文】
4 伤仲永中考题及答案(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 【查看全文】
5 读王安石诗《元日》引导语:《元日》,是北宋王安石诗,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写的诗有哪些引导语:王安石,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下面是小编整理他的一些著名诗,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