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梅原文赏析 辛弃疾

发布时间:2016-10-25 00:00

  梅花自古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在此人辛弃疾的眼中,梅花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的《念奴娇·梅》原文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念奴娇·梅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相关阅读
1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1、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查看全文】

2 摸鱼儿辛弃疾词眼

《摸鱼儿》,词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后用作词牌。代表词作有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和小编一起欣赏下面的辛弃疾的词吧。 【查看全文】

3 辛弃疾元宵节最有名的诗句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 【查看全文】

4 青玉案辛弃疾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这首古诗!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 【查看全文】

5 鹧鸪天鹅湖 归,病起作辛弃疾阅读理解答案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查看全文】

6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

《鹧鸪天东阳道中》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小叶为你整理了辛弃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