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老年夫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⑧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水墨画,用素描手法,留白之处,给人很多想象。(写意)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平面画中,突出重点,层层深入,最后一句最突出,荷花、莲蓬,隐藏着令人想象的空间和品味的价值,抓住农村的特色表达 由衷的喜悦之情,心情接地气。
辛弃疾写诗,是用他的生命和感情,铭心刻骨,带着生命的血泪之感,不仅豪放,把人生感悟也写进去。
相关阅读
1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诗人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真实写照,通过此诗表达诗人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全诗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查看全文】
2 辛弃疾经典名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西江造口壁》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千古兴亡多少 【查看全文】
3 清平乐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而非纯在客观地作素描。全诗如下: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 【查看全文】
4 辛弃疾《西江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下面是关于《西江月》辛弃疾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查看全文】
5 辛弃疾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词上片鼓励友人,意气飞扬;下片抒一己之愤,悲愤无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查看全文】
6 辛弃疾 菩萨蛮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