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公韩愈的简介

发布时间:2016-09-06 00:00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诗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对于韩愈,你知道多少他的信息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生平】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知识扩展】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2马也!


相关阅读
1 与韩愈有关的名言

引导语:韩愈,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与韩愈有关的名言有哪些呢? 韩愈的名言 1.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查看全文】

2 韩愈晚春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 【查看全文】

3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韩愈

韩愈的《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全诗节奏明快,语意爽直豪迈,情调轻松亲切。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① 荆山已去华山来②,日出潼关四扇开③。 刺史莫辞迎候远④,相公 【查看全文】

4 韩愈的晚春全诗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色。各种各样的花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只有朴素的杨花、榆荚与众不同,只像雪花那样飘扬飞舞。全诗如下: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查看全文】

5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教学目标: 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 【查看全文】

6 韩愈:石鼓歌

《石鼓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其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