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教学目标:
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注音并简介作者
1.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
九重天( )
瘴江( )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
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相关阅读
1 《山石》韩愈
韩愈的《山石》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山石⑴ 山石荦确行径微⑵,黄昏到寺蝙蝠飞⑶。 升堂坐阶新雨足⑷,芭蕉叶大栀子肥 【查看全文】
2 韩愈《祭十二郎文》知识能力训练引导语:《祭十二郎文》是韩愈的一篇有名的祭文,这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要点,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篇文章的知识能力训练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①中年兄殁南方 【查看全文】
3 韩愈《调张籍》原文韩愈的《调张籍》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调张籍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 不知群儿 【查看全文】
4 韩愈的故事引导语:大诗人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这位大诗人有什么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韩愈与郾城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 【查看全文】
5 韩愈师说中的名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良好的尊师传统。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提倡尊师不仅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由于现实的需要,更是对亲身体验的提炼。当时官学衰落,耻于从师在社会上普遍存在,韩愈 【查看全文】
6 韩愈不平则鸣引导语:不平则鸣,成语,作谓语、定语、分句。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