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韩愈

发布时间:2016-12-08 00:00

  引导语:《听颖师弹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全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全诗如下: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释】

  ⑴此篇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韩愈《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可知颖师是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颖师:颖师是当时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做诗表扬。

  ⑵昵昵:亲热。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⑶划然:突然。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⑷“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⑸“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⑹未省(xǐng):不懂得。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⑺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⑻遽(jù):急忙。

  ⑼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翻译】

  亲亲昵昵学一对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多豪放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唐代的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相关阅读
1 韩愈《燕喜亭记》阅读答案

韩愈的《燕喜亭记》是一篇记叙山水景物的作品,但细读全篇,便知其不是以描摹山水风光为重点,而是借写山水而写人,是一种将山水游记与颂体文章巧妙融合起来的散文样式。 燕喜 【查看全文】

2 劝学经典:韩愈《师说》

引导语:《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我们今天来看一下这篇劝学经典著作。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 【查看全文】

3 韩愈 晚春

引导语:《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 【查看全文】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版本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贬潮州路八 【查看全文】

5 韩愈师说赏析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全诗欣赏如下: 【查看全文】

6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的《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节奏明快,语意爽直豪迈,情调轻松亲切。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① 荆山已去华山来②,日出潼关四扇开③。 刺史莫辞迎候远④,相公新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