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进学解》是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韩愈的读书三法。
1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韩愈指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记事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时要善于提炼与概括,拎起其基本要旨,以便于理解与记忆;而“纂言者”要善于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深层意涵与内容实质,进而写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在韩愈看来,读书不仅仅是一股脑地埋头苦读,在自己的头脑中机械地堆砌大量的阅读素材,而是要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记忆,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记忆,不断增强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样,读书才能从“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的第一阶段进入到“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者焉,昭昭然白黑分矣……”的更高境界。
韩愈认为,读书不是复制性地背诵“古圣贤人”的陈词滥调,不是对前人成果的沿袭剽窃,而是在汲取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韩愈在文学上具有较深造诣,造语生新,自成一家。这与他读书“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是分不开的。
2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正如韩愈自己所言,他以“读书着文”为“业”。既然读书是为了作文,那么文章的内容就必须丰富、充实。要想文章的内容丰富、充实,就必须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要想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就必须有大量的阅读。韩愈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博。他认为,掌握和积累更多的知识是基础,否则学业就难以达到精深的地步。
“读书患不多”,读书应广泛涉猎,如果读书仅仅局限于儒家经传,那学业与知识面有些窄。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记载了韩愈“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韩愈认为,不但要读诸子百家的书,还要读一些史书,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
正如韩愈在《答侯继书》中所言:“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韩愈更强调要牢牢掌握所读书中的知识,不管是大的方面的思想观点还是细节上的知识问题,都不宜随便将之抛弃,而须对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己有。
3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读书是为了恢复儒学的“礼”“道”,弘扬循礼治国。因此,他主张倡导古文运动。他致力于整理古代典籍,以使世人明圣人之道。韩愈除了提供较为完整、准确的阅读范本之外,如对《荀子》《鹅冠子》《仪礼》等古代典籍进行了删校、辨伪的整理工作,他还详细提供了自己的阅读书目。
为了实现他恢复儒学的远大志向,韩愈读书思想开明,不拘泥于儒家经典的阅读内容。韩愈把学“道”与学“辞”结合起来,旨在为文明道。显然,这对于扭转六朝以来浮华空虚的骈体文有着重要作用。
在整理古籍等倡导古文运动的过程中,韩愈不畏艰辛,脚踏实地。正如他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在他那个时代,韩愈以读书学习为突破口,为扭转六朝以来浮华空虚的学风、文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值得称道。
相关阅读
1 韩愈和富平的故事
韩愈和富平的两次结缘故事,尘封历史的章显,今人更多去了解史始。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 【查看全文】
2 唐代世俗社会的捍卫者——韩愈引导语:说到韩愈,几乎无人不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唐代世俗社会的捍卫者韩愈。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被苏轼评 【查看全文】
3 韩愈《答张十一》阅读答案韩愈的《答张十一》前半段写景抒情,后半段叙事抒情,含蓄而又深沉的表达了作者内心激愤忧愁的感情。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 【查看全文】
4 韩愈:古文运动引导语:中唐时期的文风虚浮、文章空洞,文人多不通事务,却热衷于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 所谓古文的复兴,有赖于韩愈的 【查看全文】
5 韩愈《进学解》阅读训练及答案引导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传千古的劝学箴言就是出自韩愈的作品《进学解》,这篇文章说理性很强,对于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掌握,下面一起来做一下阅读训 【查看全文】
6 晚春 韩愈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