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李白

发布时间:2015-01-27 00:00

  李白

  其一

  何处可为别,

  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

  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

  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

  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

  颍水有清源。

  其二

  君思颍水绿,

  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

  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

  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

  相与济苍生。

  李白诗鉴赏

  天宝二年(743),李白在翰林。唐玄宗并不重用他,更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一展宏图的抱负遭到打击,打算离开长安。本诗正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点明送别的地点。“长安青绮门”,是东去的行人辞别京城的起点。再往前走,就是折柳分别的灞桥。酒店里胡姬举杯在手殷勤招呼,更觉得思绪万千,别情无限。在朋友临上马之际,诗人含蓄地倾吐了他的肺腑之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看起来是写眼前之景,但实是暗喻心中难显之情。芳兰摧折,贤能之士偏偏遭打击;鸟雀喧嚣,奸佞之臣猖狂得志;风吹、日没,则是政治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在知友临别之际,道出这么两句,包含着深广的忧愤。“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手指飞鸿,并不一定是送别时实有之景,而是暗喻心中欲言之志。

  “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扬雄《法言·问明篇》)。

  象鸿鸟一样高飞,离开长安,固然有对政治污浊的失望,同时也还有出于实际的全身避祸的考虑。“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两人对现实的认识很清醒,归趋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堪为归隐之地;又是历史的,更符归隐之情,许由的流风未歇,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这也就委婉地表达了对裴十八归隐的赞赏和慰藉。

  第二首起句:“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这一句形象地传达出归隐的愿望。“忽复归嵩岑”,“忽复”两字现出人的个性和情态,显得如此爽快洒脱。“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许由洗耳的典故,用得灵活入妙。诗人在这里把许由这位上古的高士,借以抒怀,因为唐代以隐居为手段达到向上爬的目的者,大有其人。李白很鄙视这种假隐士,因此他说不洗心而徒事洗耳,是矫情作伪,欺世盗名,不论是进是退,或隐或显,唯真正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和才干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贤。“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谢安正是这样的人。末句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相互劝勉、慰藉之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评论这首诗说:“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所谓“托体高”,即以立意为胜;“著笔平”,即无句可摘。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加铺饰,直抒胸臆,实为汉魏风骨的继承。全篇浑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其人的胸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寓丰富的思想感情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读之意味无穷。


相关阅读
1 李白《拟恨赋》原文鉴赏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查看全文】

2 李白《玉阶怨》译文及赏析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 【查看全文】

3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 【查看全文】

4 李白思乡情怀的诗句

导语:愁冬烟雨风间行,寄思于风到故乡。昏昏夜雨草木寒,碎碎人心在外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李白思乡情怀的诗句,欢迎借鉴! 1、《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 【查看全文】

5 李白《长相思·其二》赏析与翻译

长相思其二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 【查看全文】

6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翻译: 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