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诗鉴赏:
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记载:
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倾谈,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诗人借此诗表达渴求知音的心情。
“牛渚西江夜”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首句开门见山,点题“夜泊牛渚”。
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青天无片云”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油然而生的悠然神远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身处空凋渺远之境,最易生出对古今之事的联想,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与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
相一致,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包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直接阐明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暗引下文。
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 贵贱的悬殊,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爱才之心,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得的。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意思是说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只可惜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自己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仿佛是无言地送别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传达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
清代主神韵的王士禛将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自然清新,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这首诗“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宦光评),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造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也得益于这一点。
相关阅读
1 李白《长相思·其一》鉴赏
《长相思》唐代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 【查看全文】
2 李白诗词《塞下曲六首》(其一)的诗意赏析《塞下曲六首》(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查看全文】
3 《静夜思》李白唐诗鉴赏《静夜思》鉴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 【查看全文】
4 李白其实没酒量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 【查看全文】
5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峨眉山月歌 原文: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 【查看全文】
6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