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五老峰
作者: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2。
九江秀色可揽结3,吾将此地巢云松4。
注释:
1.诗题"望"一作"登"。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2.《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3.揽结:采集。
4.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诗人把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的金芙蓉,形象生动别致。《唐宋诗醇》云"纯用古调,次句亦秀削天成"。
《望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它坐落在庐山的东南面,因山势险峻,五峰相连,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唐宋诗醇》云:“纯用古调,次句亦秀削天成。”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 “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相关阅读
1 李白诗词的夸张艺术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他的诗歌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增强了诗歌感染力。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 【查看全文】
2 夜宿山寺 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⑶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查看全文】
3 李白《静夜思》赏析静夜思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赏析 【注释】 ①床:指井台。(对于床的解释有争议,见下) 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查看全文】
4 李白是被误解最多的诗人[人物简介] 张大春,台湾知名作家,1957年生,祖籍山东济南。工古典诗词,作品以小说为主。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新的叙事写法,不断自我突破,被誉为当代台湾甚至华语世界最优秀的 【查看全文】
5 北风行 李白《北风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 【查看全文】
6 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望庐山瀑布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赏析 【注释】 ①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