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忆东山》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0 00:00

  《忆东山》是诗人李白游历时,留下的名作。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

  忆东山⑴

  【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其二】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⑵,开关扫白云。

  注释:

  ⑴施宿《会稽志》:东山,在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晋太傅谢安所居也。一名谢安山,巍然特出于众峰间,拱揖亏蔽,如鸾鹤飞舞,其巅有谢公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遗址,千嶂林立,下视沧海,天水相接,盖绝景也。下山出微径,为国庆寺,乃太傅故宅。旁有蔷薇洞,俗传太傅携娼妓游宴之所。

  ⑵东山客,指谢安。

  译文:

  其一:

  很久没有再去东山了,东山的蔷薇开过几次花呢?

  白云自来自散,今夜的明月将落到谁家?

  其二:

  我今天像谢安一样手携歌舞妓,长啸谢绝世人。

  我要报答谢安这个东山客人,开关清扫白云。

  赏析: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上虞西南,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所以,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着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像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同样也舍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自然对不起东山的风物。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这两句形象地说明了,饮酒、狎妓、观舞并且亲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这两句表现了对谢安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两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他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显得十分澹泊、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相关阅读
1 李白的一生概括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汉族,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彰明人 。祖籍陇西成纪(现 【查看全文】

2 李白《冬日归旧山》

《冬日归旧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查看全文】

3 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全诗注释鉴赏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题材类别】送别诗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桑落洲渚连⑵,沧江无云烟。 浔阳非剡水,忽见子猷船⑶。 飘然欲相近,来 【查看全文】

4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 【查看全文】

5 李白《太原早秋》全诗翻译及审美赏析

太原早秋⑴ 李白 岁落众芳歇⑵,时当大火流⑶。 霜威出塞早⑷,云色渡河秋⑸。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⑹。 思归若汾水⑺,无日不悠悠。 注释: ⑴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查看全文】

6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