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句丽》全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14 00:00

  李白《高句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25岁起离蜀,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742)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二年被赐金还乡。安史之乱中,受牵坐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至寻阳。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此诗摘自《全唐诗》,因涉池南史事,故录。

  注释:

  ①《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②据《魏略》记叙:“高丽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帻,帻无后;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又据梁元帝《职贡图》云:“高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贵者冠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所以,《翰苑》中说高句丽族“插金羽以明贵贱”。折风是一种像汉族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是高句丽中的“贱者”所用,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却说“金花折风帽”,显然他所见是帽上加金饰的“贵者”了。

  ③“海东”,主要指渤海以东的辽东之地。

  1、折风帽:《北史·高句丽传》: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

  2、迟回:即徘徊。

  简析:

  此诗写高丽人的装束打扮即翩然若飞的舞姿。


相关阅读
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 【查看全文】

2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 【查看全文】

3 李白《别匡山》赏析

【作品简介】 《别匡山》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 【查看全文】

4 李白《入清溪行山中》阅读答案附赏析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 【查看全文】

5 李白《商山四皓》全诗鉴赏

商山四皓 李白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 【查看全文】

6 《望月有怀》李白

此诗描述了月夜景色,表达了对月怀人之情,反映了作者的复杂心理。全诗通过独特的明月之意象和幻想,赋予明月以新的生命。 望月有怀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