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全诗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5 00:00

  庐山东林寺夜怀

  李白

  我寻青莲宇⑵,独往谢城阙⑶。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⑷。

  宴坐寂不动⑸,大千入毫发⑹。

  湛然冥真心⑺,旷劫断出没⑻。

  注释:

  ⑴《江西通志》:东林寺,在庐山之麓,晋太元九年慧远建。此山仪形九叠,峻竦天绝,而寺之所居,尤尽林壑之美。背负炉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禅室,最居深静。凡在瞻礼,神气为之清爽。慎蒙《名山记》:庐山有东林寺,寺始于晋慧远法师。谢灵运为凿池种莲。师与隐者十八人同修净土社,缁素咸在,谓之莲社。师送客至虎溪而止。常与陶渊明、陆修静谈,不觉过溪,共笑而反。今三门内,屋于桥上,水淹塞,去即虎溪。傍稻田中,有莲数本,即莲池也。出寺有大溪,度石桥,或云此为虎溪。

  ⑵陈子昂诗:“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杨齐贤曰:青莲宇,梵宫也。

  ⑶《楚辞章句》:“谢,去也。”

  ⑷《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⑸《维摩诘经》:舍利弗言: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释氏要览》:宴坐,又作燕坐。燕,安也,安息貌也。

  ⑹李善《文选注》:大千者,谓一三千界,下至阿毗地狱.上非想天,为一世界。千世界为小千世界,千小世界为中千世界。千中世界为大千世界。《法苑珠林》:须菩提答阿难曰:“我念一时入于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

  ⑺《南史》: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动。”《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⑻《韵会》:梵书以一世为一劫。谢灵运《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说象法之遗旨。”[2]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①东林:指庐山东林寺。 ②虎溪:在东林寺前,自南向西回流。

  这两句描写东林寺月夜的景色——霜落清静,寺内钟声阵阵;月光映在虎溪之上,水白如练,潺潺淌流。写景逼真、形象。

  赏析:

  五言古诗《庐山东林寺夜怀》当写于诗人隐居庐山时。

  李白是道佛皆信的,哪家能给他提供精神庇护,他就往哪家靠。在这首诗里李白说:“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青莲宇”就是佛殿。他晚年自号“青莲居士”,就是明白地宣布他同时奉信佛教。他为了求得佛给予的精神慰籍,离开浔阳城,又来到庐山西麓的东林寺,夜宿于此,更表达了一番再也不参与政治,一心隐居的决心:“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维摩诘经》说,人生彼岸,常作“天乐”。他十分向往:“天香生虚空,天乐呜不歇。”佛经又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回忆说他自己曾经于林中,安息地坐树下修炼。“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李白说,他也宴坐树下修炼,佛教中概念中的“大千世界”就进入了他的心身。“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此诗的“真心”也是个佛教术语。《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佛教的“劫”说的是人的寿命的长短。“旷劫”,李白借用佛教的概念,感叹难以实现他的社会理想的阻隔、疏薄的人生。他这首诗,通篇浸润着佛教的观念,感慨自己对命运的悲观与无奈了。


相关阅读
1 李白的饮酒诗大全

【作品】: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 【查看全文】

2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一全诗鉴赏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查看全文】

3 李白《白鹭鹚》全诗翻译鉴赏

白鹭鶿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译文: 一只孤独的白鹭鶿,欲下到秋天寒冷的河水中捕鱼喝 【查看全文】

4 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自我、自由、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被尊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李白身上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 【查看全文】

5 李白的借酒浇愁诗句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好饮酒,文君当垆、曲水流觞、酒中八仙等典故,都与酒有关。尤其是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借酒浇 【查看全文】

6 《塞下曲》李白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诗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