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梁甫吟》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2015-07-20 00:00

  《梁甫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李白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后的作品。此诗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巧夺妙换,翻出新意,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意境奇妙,气势磅礴,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堪称乐府诗的名篇。

  《梁甫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当安之。

  【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相关阅读
1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全诗翻译赏析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 ⑴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 【查看全文】

2 梦李白的诗词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 【查看全文】

3 李白《双燕离》全诗赏析与注释翻译

李白《双燕离》(1)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⑵,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⑶,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 【查看全文】

4 李白《行路难》古诗三首

1.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满山一作暗天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碧一作坐 ) 忽 【查看全文】

5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词《望鹦鹉洲悲祢衡》的诗意赏析

《望鹦鹉洲怀祢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怀古之作。全诗前八句怀古,后八句抒慨,刻画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表达了对祢衡的敬仰和哀惜,透出诗人心底怨愤难平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