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想象奇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出生于中亚碎叶城,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的诗作,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在《江上吟》中说自己写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诗圣杜甫也高度称赞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形象,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生活经历很广,思想很复杂,他那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时不可磨灭地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李白的主观感情色彩,往往也表现在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中,让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他的《蜀道难》是他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这首诗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奇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然后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最后才叙述正题;在诗的开头、中间、结尾处三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回旋往复,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2、大胆的夸张、惊人的幻想、瞬息万变的感情
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恢宏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李白有的诗在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之外,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篇处处隐着一个“高”字,到底有多高,读者自己可以去充分想象。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没有“黄河可塞”这样夸张的比喻,我们也就想象不到阵亡将士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再比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
3、语言质朴、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对自己诗歌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首诗的普通的景物普通的比喻显示了李白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语意极其真挚自然。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杜甫极为佩服地说他“笔落惊风语,诗成泣鬼神”,在表达感情上,他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还表现在其壮浪纵恣的抒情形式。
在灿若星河的古诗人当中。李白毫无疑问是最耀眼的一颗,他以丰富奇特的思绪,奔放雄健的风格,瑰玮绚丽的色调,清新自然的语言,用手中的笔不停地抒发自己“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凌云壮志,畅谈“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背岂是蓬蒿人”的人生自信;表达“我本楚狂人,风格笑孔丘”的豪放洒脱,用手中的笔为自己铸起一座后人难以望其向背的丰碑,成为我国诗坛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相关阅读
1 李白《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 【查看全文】
2 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和注释《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 【查看全文】
3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 【查看全文】
4 李白的诗《春思》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 【查看全文】
5 李白唐诗《登太白峰》全诗赏析《登太白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登上太白山和太白星悄语密话,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壮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无法实现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登太白峰》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赏析: 李白于天宝元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