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1-23 00:0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诗赏析

  【注释】

  ①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②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③清发:清新秀丽。

  ④逸兴:超逸的意兴。

  ⑤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⑥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赏析】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相关阅读
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 【查看全文】

2 李白 侠客行

《侠客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查看全文】

3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全诗翻译赏析

听蜀僧浚弹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 【查看全文】

4 赠汪伦描写汪伦送李白场面的句子

作者: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 【查看全文】

5 李白《行路难》其三翻译赏析

读李白的《行路难》,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行路难》其三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 【查看全文】

6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全诗翻译与鉴赏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