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井》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创作背景:
“景阳井” 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即在江苏江宁县北鸡鸣寺里,到现在,估计遗址还在,井应该早就找不到了(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记载,胭脂井原名“景阳井”,在台城内,后淹没。后人为了让人们记取陈后主的教训,遂在法宝寺(今鸡鸣寺)侧再立胭脂井。宋朝进士曾巩写了辱井铭,书篆文刻于石井栏之上,铭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这里留诗一首:“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毕竟,景阳井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余年。但是它却是历代骚人墨客思绪万千的一个哀伤故事的出处。
那么先说景阳井的来历:它曾经是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胭脂井。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台城:六朝皇宫,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沿鸡鸣山东面的柏油马路向前,经过鸡鸣寺大门向西,即可发现这段城墙。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可见此井非一般的井,年代久远不要说,还有非常深刻的教训,江山之首,兵来临阵脱逃不要说,还与娘娘们一起投此井躲避追兵,两人被被隋军俘获后,在青溪中桥(青溪是古南京的一条护城河,为三国时期孙权开凿)张丽华被隋军拦腰斩断,陈后主屈辱地苟且偷生,从此把整个江山送与人。陈国与隋国一丘之貉,由于陈后主荒淫无度,被曾是朋友的隋炀帝所灭,个中曲折,后人有嘲笑有惋惜。虽然隋炀帝后来也是荒淫挥霍,败国下场差不多。历史真是似曾相似。
有关景阳井,是南朝的故事,到李商隐时也将过去三百年,估计文人以此典故写成诗歌、散文的已经很多。比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题望苑驿》诗:“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晓自知。”景阳井的故事到后唐,文人们还是很熟悉的很喜欢引用的。
相关阅读
1 林则徐凭吊李商隐
偶翻《云左山房诗抄》,发现林则徐凭吊李商隐的一首七律《河内吊玉溪生》: 江湖天地两沦虚,党事钩连有谤书。 偶被乘鸾秦赘误,讵因罗雀门翟疏? 郎君东阁骄行马,后辈西昆学祭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导语:李商隐,以他极富独创性的诗歌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尤其是他的咏物诗计百余首,构成了其整体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人相比,李商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表现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查看全文】
4 《日日(柳叶)》李商隐唐诗鉴赏导语:《日日柳叶》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著,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下面我们就从这首短小的诗来体味诗人的情感。 【原文】 日日柳叶 日日 【查看全文】
5 《日日(柳叶)》李商隐古诗赏析《日日柳叶》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著,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日日柳叶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丝百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