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日日》鉴赏

发布时间:2017-11-27 00:00

  第一句语、意都显得有些奇特。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而春天的丽日艳阳,本来就是使一切自然景象呈现出绚烂色彩和勃勃生机。说春光斗日光,似乎不大容易理解。但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却正是借斗字生动地表现出来。丽日当空,春光烂漫,在诗人的感觉中,正像是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着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流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作者《霜月》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将秋夜霜月交辉的景色想象为霜月之神竞艳斗妍,所表现的境界虽和春光斗日光有别,而斗字的表现力则同样杰出。不过 春光斗日光好像还有另一层意蕴。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眼前这烂漫纷呈的春光又似乎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这后一层意蕴,本身就包含着韶光易逝的些微惆怅,暗示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

  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山城斜路之旁,杏花开得茂盛。在艳阳映照下,飘散出阵阵芳香。杏花的特点,是花开得特别繁华,最能体现春光的烂漫,但远望时这一片繁花却微呈白色。这种色感又很容易触动春日的无名惆怅。所以这山城斜路杏花香的景物描写中所透露的,便不仅仅是对烂漫春光的陶醉,而且包含着一种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的无聊赖的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什么时候才能使心绪摆脱眼前这种缭乱不安的状态,能够像这百尺晴丝一样呢?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作为春天富于特征的景象,它曾经被许多诗人反复描绘过,如百尺游丝争绕树(卢照邻《长安古意》)、落花游丝白日静(杜甫《题省中壁》),或点缀热烈的气氛,或渲染闲静的境界。但用作这样的比喻,却是李商隐的个人独创。钱钟书先生在谈到曲喻这一修辞手法时曾指出:我国诗人中以玉溪最为擅此,著墨无多,神韵特远。……‘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谈艺录》)。心绪,是关于人的心理感情的抽象概念。心绪浑无事的境界,难以直接形容刻画。诗人利用绪字含有丝绪的意义这一点,将抽象的心绪在意念中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又从丝绪再引出具体的游丝。这样辗转相引,喻体似离本体很远,但读来却觉得曲尽其妙。

  因为晴空中袅袅飘拂的百尺游丝,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心绪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而且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一种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再加上这游丝百尺长的比喻就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所以更显得自然浑成,情境妙合。几时、得及,突出了诗人对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安的心情。

  诗歌中个别句子表达一时触发的微妙感受,比较常见;整首诗专写这种感受的却不多见。因此后者往往被人们泥解、实解。如这首诗,注家们就有虚度春光、客子倦游一类的理解。而这样阐释往往使全诗语妙全失。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端居》译文及注释

《端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译文 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贾生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赠刘司户蕡》诗歌鉴赏

赠刘司户蕡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刘蕡,敬宗宝历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的最经典爱情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隋宫(一)》翻译赏析

隋宫(一)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文解释: 长安宫殿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爱情诗的情感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可以分为有题诗和无题诗两种,都具有独特的悲怆清丽之美,而这其中也包含了诗人大量的情感轨迹和荣辱沧桑。 李商隐写过不少《无题》诗,也有一些用诗里前两个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