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刘禹锡通过诗作《西塞山怀古》想要告诫世人,要谨记六朝覆灭的教训,这对于但是的腐败的王朝而言,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相关阅读
1 解读诗人刘禹锡
学习、领会古代文化之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第一课时 [师导人]同学们,我们用了几个周的课余时间研究了刘禹锡的三十六首诗文,大家积极撰写了研读论文,这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原文译文及赏析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是出自刘禹锡的佳作《竹枝词九首》。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查看全文】
3 刘禹锡的资料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 【查看全文】
4 刘禹锡的作文刘禹锡的作文有哪些呢?刘禹锡是唐朝非常有文采的诗人,创作了很多的经典的诗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刘禹锡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刘禹锡的作文篇一: 万世沧桑的是历史 【查看全文】
5 古诗朗诵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你学过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关于古诗朗诵浪淘沙刘禹锡的内容,欢迎阅读!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 【查看全文】
6 秋词其二 刘禹锡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是诗人刘禹锡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