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注释:
(1)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2)才子:指袁拾遗。
(3)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4)梅花早:梅花早开。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
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
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①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这两句诗对袁拾遗被流放岭南,既有不平,也有伤感——诗人从襄阳到洛阳来拜访才子袁拾遗,说明二人感情深厚,但此时袁拾遗却作了“流人”去了岭南,这使诗人十分伤感。既是才子,即是难得的人才,不被重用,却被流放,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流人”又是自己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用人对比(“才子”对“流人”),显示不平,用地对比(“洛阳”对“江岭”)显示伤感。以之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
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
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如今到了洛阳,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足以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自己的挚友呢。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相关阅读
1 论孟浩然的友道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势必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求仕并非他交友的主要意图,他一生对朋友的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舟中晓望》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 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叙述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简介资料关于孟浩然,大家知道多少呢?对孟浩然你们了解吗? 孟浩然简介资料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词鉴赏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的经典诗词名句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孟浩然的经典诗词名句 ,欢迎大家阅读! 远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不才明主弃,多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原文和译文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注释: 1、梅道士:生平不详。孟浩然有《寻梅道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