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发布时间:2015-04-25 00:0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题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请描绘并评述。

  【小题3】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答案:

  【小题1】⑴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小题1】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或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小题1】清新淡然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关键字词在诗词中的作用。本诗是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小题1】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小题1】本题考查语言特色。从诗中所描绘景物可以看出,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之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 1、过:拜访。 2、具:准备。 【查看全文】

2 分析孟浩然诗歌的语言艺术

孟浩然能在众星璀璨的盛唐诗坛得到众多美誉,足见其诗作的深意和艺术价值。 孟浩然,善为田园山水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与王维诗作相比,在田园山水诗之外的创作上他的诗材远不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朗诵

导语: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大家都有学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朗诵,欢迎借鉴!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 宿建德江

导语:《宿建德江》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赏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译文及注释

《登鹿门山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