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发布时间:2015-06-01 00:00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诗词《与诸子登岘首》的诗意赏析

《与诸子登岘首》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赏析 【查看全文】

2 风华绝代之王维和孟浩然诗歌

不知何时起 山水田园成了你们的一幢别墅 周围弥漫的是清旷素淡朦胧 亘古泛滥着一份宁静安详闲适 / 欲济河而无舟楫 将登岳却暴雪封山—— 当入仕之望被现实吞噬 退隐山林就成为你 【查看全文】

3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唐诗鉴赏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 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 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 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 闻之谐夙心。 孟浩然诗鉴赏 郑五愔,即郑愔。排行第五。阮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写的古诗有哪些

导语: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孟浩然写的古诗有哪些内容,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仕隐思想考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未禄于代,终身布衣,而史载其事也较少。 (一) 由王维诗略窥浩然的思想 《全唐诗》卷一二五载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云:圣代无隐者,英 【查看全文】

6 初秋唐孟浩然古诗

导语: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初秋唐孟浩然古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秋唐孟浩然古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