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山湛上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孤高身世两相弃——《寻香山湛上人》赏析
【寻香山湛上人】
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石门殊豁阴,篁径转深邃。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求灵异。野老朝入云,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① 湛上人:或即僧湛然。
② 在:一作“若”。
③ :“谷口”二句原在“苔壁饶古意”后,近本根据诗意改。
④ 豁,一作“壑”。篁:竹田。森,一作“深”。
⑤ :探灵异,或作“探奇异”、“求灵异”、“探多异”等。
⑥ :田,一作“云”。
⑦ :逸,一作“清”。
【赏析】
自幼崇尚佛道的浩然,执鞭策马,一心要上香山寻找内有德智,外有胜行的佛家上人。香山位于湖北的京山北,地处襄阳东南。久居襄阳鹿门山的浩然也常常造访香山一名叫湛然的徒侣道友。诗人从早上出发,一直走到日落,方才登上香山。并记下了一路的奇峰篁径、野老山僧、寺钟庙香、逸响古意……这一切不正是“平生”“累日”所慕所求的吗?为此,诗人甘愿从此投身香山,“身世两相弃”。
那位于天际高远、迷茫飘渺、空蒙翠色处的香山,两峰左右耸起对峙若门、深邃险要,竹林中的小路旋转深远;早上田野老人登上高高的香山,傍晚外出的山僧回归寺庙,一切是那样的静谧恬淡,没有尘世的喧嚣,有的只是那如奔放音乐的松泉声……那苔藓丛生的岩壁更是饱含思古怀古之情;与崇奉佛法的徒侣道友欣然相逢,唯谈老庄为事,彻夜清谈直至天亮,这一切都满足了诗人平生仰慕真正隐士、日日寻求神仙怪异的愿望。以致宁可身弃世而不仕,世弃身而不任,也要投身香山。也许正如庄子所言:夫欲勉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矣。
在“身世两相弃”中,我看到了浩然的高尚纯洁
相关阅读
1 关于孟浩然的轶事典故
孟浩然生平简介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大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大多以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 【查看全文】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 【查看全文】
3 浅析孟浩然的仕与隐情结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的孟浩然,经常被前人以一种隐逸的姿态来进行解读。但这种隐逸情怀的深层面却是与他仕隐情结的矛盾和融通密切相联系的。 袁行霈先生在《李白诗歌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春晓》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春天来了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翻译赏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 【查看全文】
6 揭秘孟浩然之死的内情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 孟浩然(689年-740年),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