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发布时间:2015-08-12 00:0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是孟浩然。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的《早寒有怀》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大约是诗人漫游长江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与韦应物山水田园诗比较

孟浩然(公元689740)、韦应物(公元737-792)分别是盛、中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后人常把他们并称为韦孟,又把他们与王维、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孟浩然被认为是继陶渊明之后,大力 【查看全文】

3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南归阻雪》注释

《南归阻雪》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译文及赏析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舟中晓望》原文鉴赏

《舟中晓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去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首尾圆和,神韵超然。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