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鉴赏

发布时间:2015-08-18 00:00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临洞庭上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①。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③。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④。

  【译文】

  八月洞庭涨秋水,湖波浩荡与岸齐水气弥漫充塞虚空,湖天相连浑然一体。气雾蒸腾笼罩云梦泽,浪涛翻滚摇动岳阳城。想渡大湖又没有舟楫,闲居无事愧对盛世贤君。坐下观看垂钓者,怅惘空怀羡慕情。

  【注释】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混为一体。此指水天一色。

  ②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③端居:指闲居无事。

  ④羡鱼情:这里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出仕的愿望。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⑤楫:读jí(及),船桨。

  【背景】

  孟浩然本有隐逸之志,却希望张九龄援引他出仕,一则因为张任丞相时政治清明,二则因为亲老家贫。

  【 鉴赏】

  这首诗是歌咏洞庭湖景色的名篇。先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再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这是孟浩然山水诗作的另类题材。

  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角,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映带。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一种汪洋姿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特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诗来看,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逸士风神与高人的性情


相关阅读
1 《宿建德江》孟浩然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鉴赏: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 【查看全文】

2 《初秋》孟浩然

《初秋》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诗歌中的道家情怀浅析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向来被大家冠以隐逸诗人的称号,不仅因为孟襄阳终身未仕,而且他的诗歌确是暗合了道家的一些思想,也流露出了对道家的羡慕。 王国维在他的代 【查看全文】

4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导语:《临洞庭上张丞相》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也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以下是小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经典诗词,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导语: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人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