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5-09-08 00:00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相关阅读
1 《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引导语:《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的诗《早寒江上有怀》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这首诗选自《孟浩然集》。 木落:树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教案

1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并背诵以前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其中《春晓》这首一经入耳便永难忘记的精品让我们在童年时就认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 他乡七夕

《他乡七夕》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他乡七夕》赏析: 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