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建德江的诗意

发布时间:2015-11-27 00:0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相关阅读
1 《彭蠡湖中望庐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彭蠡湖中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开篇写因天风将至,舟子将船泊子湖中,接写 【查看全文】

2 与孟浩然有关的古诗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与孟浩然有关的古诗,欢迎大家参考。 与孟浩然有关的古诗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鉴赏

【作品简介】《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8首。[1] 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鉴赏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⑴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⑵秦:指长安: ⑶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⑷五陵:地点 【查看全文】

5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 【查看全文】

6 过故人庄优秀教案

通过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课题:语文版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过故人庄》、《游山西村》 教材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