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发布时间:2015-11-24 00:00

  中唐时期的诗人,并称为“王孟韦柳”。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 田家元日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 【查看全文】

2 《宿建德江》孟浩然全诗赏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宿建德江⑴ 移舟泊烟渚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原文鉴赏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 ji )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 【查看全文】

4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

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南朝谢灵运、谢跳以山水诗著称,陶渊明则以田园诗闻名。 盛唐形成的王维、孟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古诗《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审美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