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秋夏日南亭怀辛大

发布时间:2016-04-07 00:00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宵 一作:终)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扩展 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 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还有哪些古诗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生平简介】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 【查看全文】

3 《过故人庄孟浩然》阅读答案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于田家。绿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 这首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古诗《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古诗《與諸子登峴山》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畱勝迹,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有名的诗句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以下是小编带来孟浩然有名的诗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诗歌特点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 【查看全文】